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週二, 23 十二月 2014 13:18

談《血濺未央宮》

方文正先生近年頗多佳作,《血濺未央宮》是很多粤曲演唱者喜愛的一曲。這一曲用折子戲在舞台上搬演也很適宜。原唱的張滙先生及張琴思女士的演繹也很出色。

撰文:劉祖農   教育界人士、粵曲研究者

   方文正先生近年頗多佳作,《血濺未央宮》是很多粤曲演唱者喜愛的一曲。這一曲用折子戲在舞台上搬演也很適宜。原唱的張滙先生及張琴思女士的演繹也很出色。曲的本事是說漢朝開國功臣韓信被蕭何設計,教呂后「脂粉描箋」,誘入未央宮中,用「麻沸毒藥和酒」之計使韓信「無力再現雄風」,然後由呂后用竹劍將韓信刺斃。

    且讓我們看一看真正的歷史是怎樣記載的。

    漢朝有兩座宮殿:長樂宮及未央宮。長樂宮,或稱東宮,是中國西漢時期的宮殿,位於漢長安城南隅,周長約一萬公尺,城牆厚度約有二十公尺,總面積達六平方公里,相當於漢長安城的六分之一。長樂宮是漢高祖劉邦根據秦朝的興樂宮改建而成的。漢高祖七年(前200年), 劉邦從原本居住的櫟陽城,入主已改建完工的興樂宮,並更名為長樂宮,配和同年修建的另一座宮殿未央宮,稱「長樂未央」,寓意「永遠快樂,無窮無盡」。自劉邦入主後,長樂宮便作為皇帝所居之宮室,同時有其他附屬建築:前殿、鴻台、臨華殿、溫室殿、長定殿、長秋殿、永壽殿、永寧殿等等。劉邦死後,其子惠帝繼位,改居未央宮,往後的西漢皇帝都住在未央宮中,長樂宮便改為皇太后的宮室。西漢末年,王莽篡位,建立新朝,仍居住在漢朝宮殿,並將長樂宮更名為常樂室。新朝覆亡時,長樂宮於戰火中被焚毀了。至於未央宮,則是由蕭何督建的。未央宮在漢長安城的西南隅,又稱西宮,為皇帝朝會之所。西漢、王莽、東漢獻帝、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等各朝代的皇帝都曾在此處理朝政,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名的宮殿之一。隋唐時期,未央宮被劃入唐長安城的禁苑。唐武宗時重修了宮殿,因此現存遺迹有很多是那時遺留下來的。

  韓信(前230-196年),淮陰(今江蘇淮安)人,軍事家,是西漢開國名將,漢初三傑之一,留下許多著名戰例和策略。他是公元前三世紀的軍事家、戰略家、戰術家、統帥和軍事理論家,是中國軍事思想「謀戰」派代表人物。「王侯將相」韓信一人全任。「國士無雙」、「功高無二,略不出世」是楚漢之時人們對其的評價。韓信在中國歷史上以其卓絕的用兵才能著稱,後世評價為「言兵莫過孫武,用兵莫過韓信」。韓信為西漢立下汗馬功勞,歷任齊王、楚王、淮陰侯等,卻也因其軍事才能引起猜忌。

  韓信於前206年投奔劉邦。起初,他感到不受重用,於是離開漢營,準備另投明主。蕭何聞訊,認為韓信如此將才不能輕易失去,於是不及通知劉邦便策馬於月下追韓信,終於勸得韓信留下。

  前206年八月,劉邦出兵進攻關中,由韓信領軍「暗渡陳倉」,突襲雍王章邯,大勝,旋即攻佔咸陽,關中大部份歸順漢王劉邦。 (《史記》等正史沒有提及「明修棧道」一事。)劉邦於前205年領聯軍五十六萬人攻佔項羽首都彭城。項羽領兵三萬回師彭城,劉邦這時還在沉迷享樂,結果在彭城之戰慘敗,退至滎陽。蕭何即動員關中老弱,讓韓信帶往滎陽前線救援劉邦。之後,韓信率兵在京城和索城(都在滎陽附近)之間擊退楚軍,使楚軍不能西越滎陽。魏王魏豹附楚反漢,劉邦派韓信領兵攻魏,韓信突襲魏國都城安邑,擒魏豹。隨後韓信率軍擊敗代國,這時漢營調走他旗下的精兵到滎陽抵抗楚軍。韓信繼續進軍,在井陘背水一戰,以少數兵力擊敗號稱二十萬人的趙軍,擒趙王趙歇。韓信聽從廣武君李左車建議,派人出使燕國,成功遊說燕王歸附漢王。前204年,劉邦派酈食其遊說齊國結盟,齊王田廣答應,留下酈食其加以款待。此前韓信已奉劉邦命攻齊,在得知酈食其成功說服齊國以後,原本打算退軍,但蒯通以劉邦並未發詔退軍為由,說服韓信不要把功勞讓給酈食其,韓信聽從,攻擊未作防備的齊國。田廣得知消息後極為憤怒,烹殺酈食其。韓信擊敗齊軍,田廣引兵向東撤退,並向項羽求援。韓信在濰水以水計擊敗田廣和楚將龍且的聯軍,龍且戰死,韓信陸續攻佔齊地。

  前203年,韓信以齊地未穩為由,自請為「假齊王」(假,有代理的意思),以便治理。當時劉邦正受困於楚軍的包圍下,不得不聽從張良和陳平的勸諫,但直封韓信為「真齊王」,而非代理。項羽自知形勢不妙,派武涉遊說韓信叛漢,韓信以漢對他有恩為由拒絕。蒯通認為劉邦日後必對韓信不利,多次聳恿韓信把握時機,脫離漢王自立,形成鼎足之勢。韓信自認勞苦功高,「漢終不奪我齊」。蒯通以「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相勸。韓信始終抱着「漢終不負我」的幻想,不忍叛漢。前203年,劉邦與項羽議和,以鴻溝為界。不久劉邦聽從陳平之計毀約,出兵追擊東歸的項羽,但韓信及彭越沒有派兵助戰,漢軍在固陵被項羽大敗。劉邦一方面固守,另一方面答應韓信及彭越事成後封地為王。韓信及彭越終於帶兵會合劉邦,韓信以「十面埋伏」之計大破楚軍,最後項羽撤退到垓下,突圍到烏江,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不肯渡江,自刎而亡。項羽死後,劉邦迅速奪取韓信的兵權,並改封齊王為楚王,移都下邳。

  劉邦打算捉拿項羽的部將鍾離昧,但鍾離昧素與韓信交好,韓信他收留藏匿。劉邦得知鍾離眛逃到楚國後,要求韓信追捕,韓信則派兵保護鍾離眛的出入。前201年,有人告發楚王謀反,劉邦採用陳平計策,打算以出遊為由偷襲韓信。韓信聽從門客建議,把鍾離昧賜死,取其首級,到了陳縣(今河南淮陽)向劉邦說明原委,劉邦見了鍾離昧首級並不領情,令人擒拿韓信,韓信說「果真像人們說的:狡兔已經被殺,就可以把獵狗煮來喫了;飛鳥都射殺完,就可以把良弓收藏起來了;敵國消滅了以後,謀臣也可以殺了。」後來劉邦赦免韓信,將他降為「淮陰侯」。韓信自覺功高震主,常稱病不出。

  呂雉(前241年-前180818日),字娥姁,通稱呂后,或稱漢高后、呂太后等等,單父(今山東省單縣)人,漢高祖劉邦的皇后(前202年—前195年在位)。高祖死後,被尊為皇太后(前195年—前180年),是中國歷史上首位皇后、皇太后和太皇太后。在劉邦任泗水亭長時吕雉已嫁了劉邦。她比韓信年長十一年,歷史並無記載她和韓信有戀情。

 前196年,陳豨起兵造反,呂后與蕭何密謀,偽報陳豨已死,在韓信前來祝賀時將他擒拿,聲稱有人密告他與陳豨共謀。韓信於長樂宮被處以「五刑」(「先黥、劓,斬左右趾,笞之,梟其首,菹其骨肉於市,其誹謗罪詈詛者,又先斷舌」),並誅連三族。

  《史記. 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中,司馬遷對此的評說為:「……假令韓信學道謙讓,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則庶幾哉,於漢家勳可以比周、召、太公之徒,後世血食矣。不務出此,而天下已集,乃謀畔逆,夷滅宗族,不亦宜乎!」明代茅坤論韓信:「予覽觀古兵家流,當以韓信為最,破魏以木罌,破趙以立漢赤幟,破齊以囊沙,彼皆從天而下,而未嘗與敵人血戰者。予故曰:古今來,太史公,文仙也;李白,詩仙也;屈原,辭賦仙也;劉阮,酒仙也;而韓信,兵仙也,然哉!」

  「漂母進飯」一詞說的是韓信早年窮困潦倒,在淮陰曾受過一個替人洗衣為生的婦人(漂母)的餐飯接濟。韓信曾表示將來必定報答。漂母怒道:「大丈夫自己都不能維生,我是可憐你才幫你,不是為了報答!」韓信被封為楚王後,回到淮陰,找到了漂母給了一千兩黃金。

  後世人稱:「生死一知己(蕭何),存亡二婦人(漂母、呂后)」。

  所以,我們在聽曲之餘,還應該要知道一些歷史。韓信是死於長樂宮而不是未央宮的。他並非死於竹劍之下。他和呂后應無發生過「姊弟戀」。《血濺未央宮》曲詞中,呂后稱韓信為「楚王」也是不合的,因為韓信在長樂宮中受刑而死之前幾年已被降為「淮陰侯」了。

     圖: 京劇《未央宮》

京劇未央宮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