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週一, 19 十月 2015 13:19

《拜將臺》上論英雄

「拜將臺」在中外享有盛名,是富有歷史文化內涵。北宋詩人梅堯臣在《送友人宰南鄭》一詩中,有「蒼煙古柏漢高廟,落日荒茆韓信壇。 」「拜將臺」與歷史名將韓信的傳說,在民間流傳甚廣。相傳「拜將臺」 是劉邦漢高祖劉邦拜韓信為大將時所築。韓信受「君使臣以禮」的托付禮遇後,一展長才,逐鹿中原。歷史上對韓信的評價「言兵莫過孫武,用兵莫過韓信」,他曾經踏過萬里沙場,為西漢立下汗馬功勞,但為何當漢立之局已定,卻是韓信將死之期?新編粵劇《拜將臺》,以韓信死前二十四小時為足跡,讓觀眾去追蹤這戰無不勝的中國古代戰術名家傳奇的一生。
撰文:李琬碧 (音樂教學碩士生)
 
        粵劇《拜將臺》不是以韓信週旋於權力鬥爭為主調,反而以韓信的內心出發。過往讀中史,歷史教我韓信「功高蓋主」、自持開國有功傲慢,引起帝后同僚猜忌,招致殺身之禍。這齣戲並非以史上的功過論韓信,而是串連他的大小事情,反映出韓信對君主忠心,對同僚有情有義,對敵人楚霸王也「識英雄重英雄」。
 
        《拜將臺》用上星級的陣容,粵劇泰斗阮兆輝演繹平民天子劉邦,與呂后馮寳寶大鬥演技,他倆演技千錘百鍊,演得絲絲入扣。尤其是有一幕令人十分難忘,劉邦與呂后步下自動伸縮的拜將臺,迎接凱旋歸來洪海演繹的韓信。劉邦一面關愛的慰問,一面又與韓信稱兄道弟,乃是他深明小恩小利收買人心之道。他甚至於「拜將臺」封韓信為 「三侯王」 並賜三不死,即「見天不死,見地不死,見鋼刀不去。」他深明韓信用兵詭譎,故勸他交出兵權留守京師,企圖削弱他的勢力。韓信以為君主劉邦視自已為弟,在呂后的建議下答應。午夜夢迴重遇亡妻瑤姬孤魂,勸勉他防老謀深算的劉邦,急流湧退,勿戀塵世間的功名。韓信聽不進去,之後反掉進了聰明呂后的一條「請君入甕」的陷阱中。騙入了呂后的後宮未央宮,韓信見不了天,也見不了地,活活被竹刀處死。
 
        劇情是有驚喜的,音樂方面非常出色,武打場面很是精采。音樂方面中西樂並用的,和弦伴奏增添戲劇的張力。而武術指導徐小明和飾演霸王的楊雲濤,除了翻、做、唸、打外,在烏江自刎前加插了獨舞部份。當霸王孤單地對影自憐,悠悠地自嘆《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場面悲愴,震憾人心,讓人傷心得斷腸,彷彿感覺到項羽的無限落寞,是問英雄究竟一生何求?此刻,主角韓信手撫瑤琴獨唱,他聲線低沈滄桑。一邊悲嘆項羽的不測,另一邊也欽佩這當年善戰的英才良將。聽演唱的我,心內不禁一寒,差點讓我流出眼淚來,因此看到演出讓我感到驚艷。
 
        看《拜將臺》後,我不禁問韓信犯了什麼死罪?是「鋒芒太露」?是「功高蓋主」?是太聰明或是因為忠心聽命?姑勿論原因如何,聰明的將軍遇上心胸狹窄的帝后,免不了爭權之事,誤信誓言不從善如流,悲劇是無可避免的。瑤姬、簫何和鍾離昧多次勸韓信離開,但他反而相信所賜「三不死」和主子會念給他曾立下的汗馬功勞。他的自信與貪愛功名,終為他的命運劃上了重要的伏筆。所以,爭名逐利並不會為你帶來更多,反而要珍惜自己和所愛。生活上的「真英雄」是要知進退、有目標和活在當下,感恩所擁有的。
 
        每次看新編粵劇,不免對新曲目和故事有疑問,不過這次卻帶來了驚喜。演出陣容與效果,令人賞心悅目。順帶一提,我進場前,巧遇白雪仙小姐,驚覺她也有來觀看。在咫尺間見到如此大師級的人馬,我不禁心裡暗暗大叫。粵劇真是香港的瑰寶,前輩們從不忘把傳統藝術文化承傅下一代,作後輩的也要虛心努力學習欣賞前人的劇寶。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