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週日, 03 五 2015 17:32

洪海教學相長.將與馮寶寶合作磨練演藝

香港演藝學院戲曲學系製作主任洪海,是演藝學院中國戲曲課程的首屆畢業生。從學生到導師,親自見證演藝學院戲曲課程的轉變。作為老師及演員,對於教育事業與演藝事業,洪海都有其理想和憧憬。

香港演藝學院於二零一三年九月正式開辦全球首個四年制戲曲藝術學士(榮譽)學位課程,提供全面的粵劇教育。除了粵劇領域的專業訓練外,學生也需修讀語文、資訊科技應用、人文學科、表演理論及現代舞台管理等科目。洪海認為,在這樣的學制下,學生能接觸更多與粵劇舞台表演相關的範籌。學院培訓的是粵劇專業與綜合能力並重的人才,畢業生除了可以演戲外,也可以向他們的興趣方面發展,例如教學、舞台監督、編劇、音樂、燈光佈景等。其中,洪海特別指出,分設表演和音樂兩科的好處,是讓主修表演及主修音樂的學生可以共同練習,各取所需,相輔相成。

社會期望大,學院資源少

戲曲學院學位課程設計曾參考大陸和台灣多間戲曲專業學院,不過洪海亦坦言,課程設計有難度。學位課程有最低入學要求,學生的語文能力及公開試成績要達到一定標準,但粵劇程度卻各有不同。學生入學的水平每年不同,但外界對學院的期望卻隨年月而提高。作為製作主任,洪海要推廣節目,展現學院的教育成果,

學院每年要有新戲,今年他負責排演的《鍾無艷與齊宣王》便是其一。作為老師,他希望調教好每一個學生,運用他們獨有的天賦及長處去發展。該劇原是刀馬旦和丑生擔戲,他要改編成一齣群戲,每個角色有其獨特之處,讓每個參演學生都有所發揮。他強調,學院只為學生將來從事的專業作準備,並不是一個事業場所。學生在這裡儲備能量,能量充足才能走出校門,走進世界。

外界常把入讀演藝學院的學生分類,洪老師說,他不會把學生分類為來自大陸或是來自香港。雖然香港學生一般在基本功方面比不上內地學生扎實,但他們的思考性一般比較強,對感情的表達也比較能拿捏。所以,他會按學生各方面不同的能力及特長而分派演出機會。作為老師,他希望每個學生都可成才。

洪老師指出,戲曲學院理想的編制,老師數目應該要比學生多。分科分行當分項目,每個老師教授學生其最擅長的藝術。不過,這模式在香港暫時難以做到。目前,每個老師都身兼多職,工作吃力之餘,也有不討好的地方,因制度受限制,個人專長難以發揮。比起本地專業劇團,學院雖然有許多優勝的設備,似乎有其過人之處,但實際上要供給戲曲學院所有學生使用,設施還是不足夠的,在教學資源上,戲曲學院仍是十分匱乏。

        青年演員的本錢是動感和活力

  除了是戲曲學院的導師,洪海也是演藝青年粵劇團的藝術總監。演藝青年團的成立是為了培育專業的青年演員及音樂伴奏人才,所堅持的理念是促進粵劇的承傳與改革。洪海認為,演藝青年團有學校作支援,可嘗試走實驗的路線。青年演員應發揮其青春本錢,舞台上以動感活力吸引觀眾,並多參與推廣活動,親自與觀眾接觸,理解觀眾的需求和期望,從而摸索粵劇未來的路向。

        談及推廣粵劇,洪老師也有自己獨特的一套,因應推廣對象和不同背景,揀選合適的演出節目。例如到大專院校作推廣,可選一些文學性較高思考性較強的劇目,讓學生能從中得到一些反思。若是小學生,則以粵劇的表演技巧,如翻騰、刀槍把子、舞蹈或花臉等動感表演吸引他們。他認為,粵劇推廣最重要是令參與者對台上的演出感到興趣,針對其本身趣味及知識範疇是很重要的。

重新雕琢《拜將臺》演好戲

洪海作為老師又是演員,從舞台出身的都會懸念舞台,他自己的演藝理想只有一個,就是做好戲。而劇本和演員,就是組成一齣好戲的兩個重要的部分。劇本是一劇之本,粵劇編劇要比其他戲劇編劇具備更多條件,要了解粵劇音樂及舞台表演,要學貫中西,特別對中國文學及歷史有深厚的認識,才能寫出好的作品;至於演員,人物塑造全靠個人功力,一上舞台,高下立見,戲曲是無法造假的。

洪海多年前與桃花源粵劇工作舍合作演出《拜將臺》,可算是第一部個人創作,演後各方好評,一齣好戲要不斷提昇,改進的空間仍然很大。桃花源將於今年稍後把這齣原創粵劇再次搬上舞台,使之更臻完善,洪海對韓信這人角有更多的思考。

《拜將臺》重演,主要班底除了洪海和鄭詠梅,還邀請了阮兆輝、廖國森兩位資深演員加入,並且特邀馮寶寶飾呂后,強勢陣容,可見寄望甚高。馮寶寶是個好戲之人,洪海和她初次合作,是個人演藝的磨練,也是對自己的挑戰。 

洪海認為,《拜將臺》一劇的反映,說明他的方向走對了,當然還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還未達到最好。這次重演,相信觀眾對劇本及演繹的要求會有所提高,他自己必須對韓信這角色再加琢磨。洪海坦言,他們的製作成本亦比首演高,即使演出三晚全院滿座,都沒有進帳。不過,每個人的價值觀不一。洪海把自己形容是「業餘演員」,沒有多大名氣,故而沒有包袱,有大量空間嘗試他認為有價值有意義的事。再者,好的劇本也需要透過演出,不斷修改才會變得更成熟。洪海看來,《拜將臺》就是一個有潛質的劇本,他希望帶給觀眾思考,並得到更大的共鳴。

撰文:林曉慧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