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週六, 16 十月 2021 16:48

《三奏頂本》《寒宮取笑》

 「采泠粵藝傳幫帶」這台場以「生、旦、淨、末、丑」五大行當為主題,發掘演出粵劇失傳的大排場十八本之頭本《寒宮取笑》,加入〈三奏頂本〉作為上下兩折戲,由旦、淨、末三個行當應功。

 

劇情: 

                明穆宗逝世,李燕妃為國太,抱幼主登。李燕妃心恐藩王不服幼主,惹弭兵之禍,受父親李良欺騙,同意將江山讓與他執掌數年,待太子長大,便原業歸宗。定國公徐延昭及兵部侍郎楊波知李良為人奸險,有謀朝篡位之心,故上殿三奏本章,痛陳歷代興亡之鑒,苦勸勿讓江山。國太處處袒護李良,李良也一一頂本,徐、楊大怒,乃在金殿上痛打李良。國太怒斥徐、楊下殿,並封賜李良於八月十五登基。此為上一折〈三奏頂本〉。

                李良登位,隨即把國太囚於寒宮,斷絕水米,圖將母子活活餓死。徐、楊忠心保國,商議興兵保衛國太與幼主,免使江山為李良篡奪。兩人設法密探寒宮,徐派女兒金蓮內應,楊偕小兒四郎同行,以太祖御賜銅錘破牆而進,與國太共商鋤奸大計,而徐、楊在言語中取笑國太知人不明,國太早有悔意,跪求以國事為重,兩人不計前嫌,力保大明國祚。此為下一折〈寒宮取笑〉。

                此劇的徐延昭、李良是「生旦淨末丑」的淨行,內行稱大花面。李燕妃是「旦」行青衣。楊波是「末」行,此角在京劇頭場蒼鬚,尾場白鬚。史上曾有「公、末」合流,所以它是「生、末」行皆可。

《寒宮取笑》之「源」      撰文:何家耀   

                近年致力於傳統戲的發掘演出,無意間卻走進了「粵劇大排場十八本」的範疇。細數十八本的頭一本是「寒宮取笑」,因此四處打聽,還是沒有頭緒,看來此戲在行內早已失傳了。心裡有不甘,不在行內找,在往外找。皇天不負有心人,終於找到這本廣東劇協收藏的「普天樂班本:寒宮取笑」。看過劇本後,這是一個既無排場又不熱鬧,以唱為主的戲。而這卻是京劇一個大熱門戲,幾乎所有老生、青衣、銅錘花臉都做的戲。花臉的「銅錘」就是來自這個戲。它就是京劇的「二進宮」。做足全本是:「大(保國)、探(皇陵)、二(進宮)」。它唱腔有特點,老生、青衣、花臉輪唱。粵劇這個戲沒唱腔,沒表演特點,就當然留不下來。

               從這個戲的樸實平淡,我又想起了近年傳統戲的熱鬧。言必稱絕招,做必是排場。以至「殺嫂排場」潘金蓮上了武松的腰;「別窰排場」王寶釧穿裙絞紗於地。「寒宮取笑」屬於大排場十八本,並不是說它排場大,而是說它是未經粵劇改革的大排大路之外江班排場戲。《撑渡》是這樣,《戲鳳》也是這樣。我想可能樸實的表演才是傳統戲的精粹吧。所以我和阮教授談及把曲詞稍減將戲恢復過來,對為數不多的傳統戲可能有所裨益。難得知己,他竟然首肯,我吶喊一聲提槍帶馬,鄭敏儀一聲遵命,這個戲就上馬了。

                我們的演出由〈三奏頂本〉、〈寒宮取笑〉兩折戲組成。在說明中〈三奏頂本〉不在「大排場十八本寒宮取笑」之中。但我們認為若無〈三奏頂本〉,〈寒宮取笑〉就看不明了。所以壓縮了〈三奏頂本〉也要加上。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 big image

 演員:阮兆輝飾徐延昭、何家耀飾楊波、廖國森李良、鄭敏儀飾李燕妃、吳立熙飾楊四郎、梁心怡飾徐金蓮

923       高山劇場演藝廳  攝影:YP Tong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2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