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ra Preview
頗有娛樂性的《香花山大賀壽》
粵劇裏關於賀壽的戲共有四齣,即《天官賀壽》、《碧天賀壽》(《八仙賀壽》)、《送子賀壽》和《香花山大賀壽》。《香花山大賀壽》是一齣饒有風味的傳統戲劇,與前三齣賀壽及《六國封相》、《玉皇登殿》等同屬例戲,在每次戲班演出時,先行演出,取其吉慶之意。
八和賀華光寶誕演出例戲
香港八和會館賀華光寶誕,昨(11月2日)假高山劇場演出《香花山大賀壽》及《天姬送子》,重頭角色韋馱由李秋元擔演,黃小鳯演出「觀音十八變」;《大送子》則由千珊飾演董永,梁心怡飾演七姐。眾新秀演員和武師戮力演出,一台傳統例戲充滿青春氣息。
《榮歸衣錦鳳求凰》
本劇是六十年代大龍鳳好戲,黃千歲和鳳鳳女主演,鳳凰女一人分飾兩角。當年香港粵劇常用兩個面貌相同的角色來造就曲折離奇的劇情,演員要有相當的藝術修養和舞台經驗,才能掌握人物的性格和特色,考驗演員的意志力、記憶力和應變力。現代重演多分由兩個演員擔任。
《女帝香魂壯士歌》
大龍鳳戲寶《女帝香魂壯士歌》原是鳳凰女和蘇少棠開山之作,參與演出者有陳錦棠、黃千歲、少新權等名伶,陣容強盛,好戲連場。劇本以武則天事蹟為藍本改寫而成,高麗收藏乃師劇本逾三十年,2018年首次偕李龍重演於舞台,今年康文署舉辦「鳳凰女名劇展」,本劇得以二度重演。
演藝學院頒授榮譽博士暨榮譽院士典禮
香港演藝學院10月22日舉行榮譽博士暨榮譽院士頒授典禮,由校董會主席周振基教授主禮,頒授榮譽博士及榮譽院士銜予十一位社會傑出人士,表彰他們在文化發展和表演藝術方面的成就及對演藝學院發展的貢獻。粵劇界朱慶祥師傅獲殊榮。
劉惠鳴帶領《子期與伯牙》踏出第一步
劉惠鳴在過去一年默默耕耘,完成了心中願望,一齣集粵劇唱腔、話劇場景、舞台科技、詩歌與古琴音樂於一身的新編粵劇《子期與伯牙》日前上演了。最為特出的,是在傳統舞台中加入3D投影技術,突破粵劇傳統佈景模式。
《刁后狂夫》
鳳凰女留下多齣為人喜愛的名劇,家傳戶曉的《鳳閣恩仇未了情》重演無數,還有很多精彩好戲卻不常演。其愛徒高麗在「鳳凰女名劇展」中,特別點演三齣師傅戲寶,與李龍、新劍郎攜手演出的《刁后狂夫》,人物各有性格,表演難度較高,是較少演出的劇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