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舞台傳真

週二, 29 四月 2025 15:25

《小玉恨.轉》中短篇粵劇

謝曉瑩還原《霍小玉傳》原著的結局,李益負心,小玉含恨而終。她嘗試以現代人的新思維解讀霍小玉的執念,緣何放不下人間的恨怨;最終由鬼差渡引得以釋懷,往生轉世。新創作扭轉粵劇舞台才子佳人的風尚,以現實的愛情觀,期與時代青年產生共鳴。    
週五, 25 四月 2025 12:05

能劇+狂言——會移動的雕塑

日本「能劇」是現存世上最古老的戲劇文化之一,已超過六百年歷史,聯合國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狂言」及「式三番」(又稱為「翁」)並稱為「能樂」。由於本土受四季變化和自然災害影響,日本人對生與死有特別深刻的感悟,以幽玄唯美見稱的能劇也充分體現武士道精神,從而衍生出許多生死題材的劇目。
週三, 23 四月 2025 20:33

《鳳燭燒殘淚未乾》

新馬師曾名劇《鳳燭燒殘淚未乾》由盧山編劇,1953年香港大好彩劇團演出,新馬師曾、芳艶芬、梁醒波、陳錦棠等主演,是傳統粵劇的經典。朱振華老師重排此戲,除邀請深圳市粵劇團花旦卜美玲擔正印,餘皆起用澳門本地演員,是為該劇團獨特的本土風格;劇中更以新馬腔演繹新馬師曾獨唱的主題曲,以保留傳統粵劇的原汁原味。
週二, 22 四月 2025 17:56

《揚州慢》

《楊州慢》重演,原劇本新演繹,演員表現更勝一籌。龍貫天和鄧美玲演出了「青樓夢好,難賦深情」的無奈和滄桑。姜夔的一曲《揚州慢》,藉戲曲舞台道盡家國之悲與愛情之念。正是:「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週四, 10 四月 2025 16:20

《三帥困崤山》

粵劇南派傳統劇目《三帥困崤山》,故事出自《左傳.秦晉殽之戰》,劇本早見於清末之《秦蹇叔素服哭師.白乙丙夜困崤山》,為公爺創、靚青的首本戲。何建青於1957年改編此戲,由靚少佳、盧啟光演出。內容包括「蹇叔哭師」,「弦高犒師」,「晉敗秦師於殽」,「文嬴請三帥」等篇章。今依據此劇本演出,具有承傳粵劇傳統的美意。
週五, 04 四月 2025 16:03

三年粵歷三百年 · 始

香港藝術節與阮兆輝擕手,開展為期三年的粵劇演出計畫。由阮兆輝與中生代演員藍天佑、黎耀威及梁煒康並肩策劃,2025年率先帶來三晚聚焦傳統排場及古腔的演出。
週二, 25 三月 2025 16:26

《戎馬金戈萬里情》

故事出自明代通俗小說《楊家將演義》,說的是楊家將第一代楊令公與令婆(楊繼業與佘賽花)少年時相識相愛,曾經挫折終結連理的事蹟。由粵劇新生代譚穎倫和芯融演出,適切地呈現本劇主角入物的青春氣息。
週二, 25 三月 2025 18:49

新編粵劇《玉簪記》

《玉簪記》原是崑曲經典,人物和故事都簡單,也沒有港式大團圓,改編成粵劇並不容易。編劇廖儒安掌握潘必正和陳妙嫦躍動的思維和心理狀態,以喜劇手法,呈現兩個勇於衝破禮教清規的年青人,對追求愛情自由的醒覺和果敢;編劇的生花之筆,還須配合演員靈巧、細膩、俏皮、開放的表演,這場戲演得成功,觀眾非常受落。
告別新光戲院,最後一台演出劇目是《小平你好》,演後有《關燈拉閘》儀式,主演龍貫天以八和會館主席身份作為嘉賓主持,見證香港最後一間為粵劇服務的戲院光榮結業。《小平你好》也成為新光戲院最後的回憶。
由七朵梅花合演的《秦王孟姜》,選角全是粵劇界精英,包括二度梅的馮剛毅、歐凱明,一度海的蔣文端、黎駿聲、李嘉宜,七個中國戲劇梅花獎集於一劇,極具代表性,作為告別新光紀念場之二,寄意粵港兩地一家親,人才匯聚,發展空間無限。
第 1 頁,共 63 頁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5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