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藝術發展局 1 月 13 日推出 「年度資助」及「計劃資助」修訂方案。因應藝術界於疫情後有不同的發展面貌,藝發局就常設資助制度及藝術資源分配進行全面檢視,化繁為簡,為新晉提供機會,支持卓越藝術項目,鼓勵公平競爭。
千億財赤壓力下,香港政府許多資助項目及開支舉措都受到質疑。過去一二十年,政府每年花費數以億計的公帑,支援粵劇發展及大量培養粵劇人才,依賴資助計劃成長的新一代粵劇青年,開始擔心好景不常,日後的出路將如何?
澳門出版協會主辦「粵曲網上直播工作坊」日前邀請譚穎倫前來,演唱了《山伯臨終》、《情僧偷到瀟湘館》以及與澳門青年花旦張雪茵合唱《五湖泛舟》三首名曲。理事長陳雨潤主持直播,眾多粵曲愛好者及戲迷到場支持,座無虛席,氣氛熱烈。
本劇說的是民初戲班故事,故事很簡單,其創意是借戲中戲展示多齣小武排場如《攔馬》、《打店》、《蘆花蕩》以及受觀眾喜愛的《夢會》。戲中戲並非創新,本劇的亮點是以戲中戲為表演主體,除了主要演員各有發揮之外,更讓眾多新晉演員展示他們的武藝,這新鮮手法,顯示了劇團和主演者的包容和對新晉演員的關愛。
「穆桂英陣上招親」是楊家將故事的一個插曲。將帥交鋒,無論京劇、粵劇,總是身穿大靠、背插令旗,威威武武的亮相出場,這折戲楊宗保和穆桂英的裝身多數如此。潮劇的楊宗保則是小靠配劍,花旦更是小古裝外披斗蓬現身,輕裝出場,其重點不在對打而在招親、成親。
《紅菱巧破無頭案》本是要追查一件無頭公案,劇情發展至《對花鞋》,生旦合演一場精彩的「繡鞋配對」,成為全劇高潮所在。出牆紅杏楊柳嬌原由二幫擔演,開山名伶鳳凰女正是以演反派角色闖出名堂,自此劇之後,楊柳嬌擔重戲份成為劇中女主角,由二幫上位正印擔演。
《狄青怒斬黃天化》是經典粵劇,八十年代何建青改編為長劇,由盧啟光、陳少棠等主演,「斬黃天化」是尾場。狄青為人忠貞耿直,與黃天化結義金蘭,卻屢被陷害而不知,多次付出沉重代價,最後才認清黃天化構陷忠良賣國求榮的真面目。本折戲為古老排場演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