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pera Preview
週五, 15 九月 2017 15:13
粵劇《寶蓮燈》
柳御風演出之《寶蓮燈》,一人演兩個角色三個行當,是她個人的突破性嘗試,演劉彥昌由年輕到年老,再演沉香劈山救母,非常吃重的戲份,均能應付加裕如,〈二堂放子〉一場尤見沉穩紮實,表現恰如其分,幾位拍檔花旦瓊花女、王希穎、陳玉卿配合得非常出色,功不可沒。劇本經林錦堂修訂,十分流暢,一氣呵成無冷場,眾演員各有發揮,可作為新秀踏台板之藍本。
Published in
舞台傳真
Tagged under
週三, 13 九月 2017 15:15
新編粵劇《神狐綺夢》
《神狐綺夢》促成龍貫天與李淑勤的首度合作,除了人狐戀的故事引人入勝,舞台的科幻技術亦漸臻完善,被認為是李居明最成熟之作。劈狐一場,演到雷生蒙眼斬劈春雷琴,與白雪在烈火和利斧中垂死掙扎的影像結合,既製造舞台動畫效果,又能展示戲曲身段表演,是本劇創作焦點所在。
Published in
舞台傳真
Tagged under
週三, 30 八月 2017 21:21
花旦.西宮.嫲嫲——李香琴的演藝世界
Published in
最新資訊
Tagged under
週四, 24 八月 2017 20:05
關公臨死之時心裡想著誰?
王安祈為國光劇團新廈開壇而寫的破台戲《關公在劇場》,九月十六至十七日載譽重演,今次由小劇場搬上文化中心大劇場,唐文華再度挑戰關老爺,以九十分鐘極速演繹關公一生功業,並經歷人、鬼、神三界成聖帝,而京劇傳統關戲的唱做套路無一或缺。
Published in
向隅筆記
Tagged under
週二, 22 八月 2017 18:58
《紅梅再世》的反思-現代人怎樣看愛情
Published in
演藝文化
Tagged under
週一, 21 八月 2017 22:45
瓊霞堅守藝術精神《疍家女》大放異彩
原創新編粵劇《疍家女》是珠海粵劇團歷時五年打磨的精品,月前在珠海大會堂首演,全場爆滿掌聲不絕,當中不乏專程從港澳及海外趕來的票友。二十年前曾經大放異彩的珠海粵劇團,再次回歸人們視野,無論對於珠海文藝界、對廣東粵劇界,都是一件振奮人心的事。
Published in
伶星動態
Tagged under
週一, 21 八月 2017 15:23
香港話劇團四十週年新作《紅梅再世》
Published in
戲劇
Tagged under
週五, 18 八月 2017 19:19
西九「藝・文」專題展覽 率先帶觀眾走進戲曲中心看戲
西九文化區在6月20日至11月30日期間,在中環展城館舉辦「藝・文」專題展覽,首次向公眾介紹文化區的規劃與建設。是次展覽為「印象∞香港」的一部分,展出西九文化區四個全新建築模型,公眾更可透過虛擬實境技術,率先體驗在戲曲中心觀看演出的樂趣。
Published in
最新資訊
Tagged under
週一, 14 八月 2017 22:58
新編粵劇《奪王記》
黎耀威編此劇有新意,以帝皇之家的倫理觀念、人性角度處理奪嫡之爭,突破宮廷爭鬥戲的傳統手法,巧妙地表達人性的黑暗面,同時突破生旦談情的戲軌,反藉愛情為殺人手段,編劇大膽有創意。更教人欣賞的是幾位資深演員的表現,李龍演亦父亦君的皇帝尤其是傳神,兩子爭位一人登基如何抉擇?與阮兆輝君臣對戲可謂半斤八兩相得益彰。最後一場「解畫」其實可以不必,編劇再成熟些,其中寓意可在情節中、在演員的眉目傳神中有所交代。
Published in
舞台傳真
Tagged under
週一, 14 八月 2017 19:31
粵劇《觀音得道》《香花山大賀壽》
香港八和會館以「經典粵劇慶回歸」為題,在戲曲節中傾全行精英,上演《觀音得道》及《香花山大賀壽》,廣東八和會館、廣東粤劇院及香港演藝學院亦參與其中,人才濟濟。是次演出以1966年演出的泥印本劇本及錄像資料作藍本,由羅家英負責劇本及曲本整理,重現盛況。
Published in
舞台傳真
Tagged un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