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館原是品茶賞曲的地方,中國茶文化源遠流長,蘊含深厚的精神文明和藝術修養。是日開場序幕由楊偉誠博士率先露一手,用上好的鐵觀音沖泡一道功夫茶,手藝一絲不苟,頓時茶香四溢,隨即邀請嘉賓試飲大獲好評。接著是立農茶藝師陸圓圓示範泡茶工藝,包括選茗、擇水、茶具、烹茶和品飲,給觀眾上了茶藝一課。
重點節目出場了,許然博士介紹香港中樂團「絲弦五重奏」的室樂演奏高手組合:二胡、阮、揚琴、琵琶、箏,一支精緻的年青隊伍。
香港中樂團首次在茶館劇場舉辦絲弦五重奏「樂在茶時」音樂會,第一個節目是選演胡登跳的《歡樂的夜晚》。上海音樂學院胡登跳教授於六十年代創立「絲弦五重奏」,胡氏創作有別於過往的民族音樂,不強調彈奏技巧,卻以嶄新的審美角度,呈現立體的音樂,這首樂曲特別有強烈的跳脫感和俏皮感,充滿青春的躍動,是一首別開生面的作品。
樂聲再起,茶香飄落座間,細聽樂團演奏熟悉的《但願人長久》,輕輕舉起小巧的白磁茶杯,溢出的茶香豐富了音樂的層次。啖著清淡的白茶,探索詩句的想像空間,心中出現一片空靈意境。蘇東坡的醉中佳作,道盡出世與入世、仕與隱、進與退之間的徘徊與矛盾;他的總結是「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但願人長久」遂成為千古絕句。
接著也是胡登跳作品《躍龍》,此曲與前者不同,是採用他的家鄉劇種「寧海平調」為素材,在描寫躍龍山秀麗景色的同時,抒發對故鄉濃烈的追憶和感懷,情緒跌宕大,曲中帶戲劇效果。他又運用新的演奏技法,包括引入敲擊樂器堂鼓,呈現民族樂器非常規奏法產生的奇妙音色,變化中充滿和諧,令人耳目一新。斯時座上品茗的是紅茶,熟悉的中國茶味,古風雅韻中散發著新時代的氣息。
胡登跳以古曲《陽關三疊》編成絲弦五重奏,憂鬱的旋律,淒淒地訴說邊關送友和告別的情意,詩人以音樂進入春雨沾輕塵、楊柳添新色的澄明意境;道不盡心中的不捨和牽掛,只一句「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啜一口武夷山的大紅袍,吐出難捨難離的香息,正是那種說不出的依依之情。
最後壓軸樂曲是嚴老烈的《旱天雷》,當年廣東樂人北上與江南絲竹樂人交流,廣東音樂一度盛行於上海,藉著這大都會的國際名聲,廣東音樂遂成為中國音樂的代表,《旱天雷》也成為廣東音樂的代表作。樂曲節奏流暢,旋律活潑歡快,展現廣東人的樂觀奮發、得意而不囂張的生活智慧,使人開懷而舒暢。
音樂會在餘音繚繞中結束,觀眾以熱烈掌聲和喝采回應台上的表演,從沉醉的樂鄉甦醒過來,淡淡茶香依然在唇頰間流連不去。
撰文:廖妙薇
西九文化區X香港中樂團「樂在茶時」下一場演出:
5月31日 下午2:30pm
西九文化區戲曲中心茶館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