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孟良從藝七十四年,1951隨女文武生馮狄強入行習藝,稱九歲神童。57年考入馬師曾、紅線女領導的廣東粵劇團,接受全面培訓,受教於粵劇導師何劍秋、李翠芳,崑曲導師馬傳菁,京劇導師姜世續、路凌雲,唱功導師徐禮,鑼鼓導師庾松,服裝道具導師孔憲華等。
1959年全行大合併成立「廣東粵劇院」,分派到劇院二團,獲資深導師靚少英、金山炳授以粵劇傳統排場,儂艷香授以傳統古腔曲目,盧榕授以排子曲目。兩年後靚少佳成立「廣州粵劇團」,挑選精英演員組織「廣州青年粵劇團」,何孟良被選任該團小武,同年拜在靚少佳門下。66年再拜京劇耆宿路凌雲門下為正式弟子,並隨師深造京劇身段、程式、把子及京劇劇目。
學藝期間曾跟「生關公」新珠學戲,隨他登台演出;其後何孟良演的關戲《水淹七軍》,全是新珠的套路。此外他演出的多齣傳統武戲,備受讚譽,這些劇目亦成為他的首本,名噪一時,包括:《馬福龍賣箭》、《三氣周瑜》、《羅成寫書》、《西河會》、《金蘭義》、《辭郎洲》、《羅通掃北》、《寶蓮燈》等。除了自己演出,也曾為劇團導演《趙子龍攔江截斗》、《劫後燕雙飛》、《封神榜》等傳統戲。
其後隨家人移民澳洲歷二十年,2006年回流香港,重投粵劇行業,先後受聘於香港粵劇專業進修學舍、八和粵劇學院、香港演藝學院,教授多齣傳統古老排場戲,並擔任多齣長劇導演。
2015年卸任演藝學院中國戲曲課程導師,十年間退而不休,設帳授徒,親自傳授小武功法;自組「孟春秋粵劇團」定期演出,帶領學員踏台板汲取經驗,他的首本戲,也通過部份學生長期的學習、排練和演出,逐一在舞台展示。
步入高齡,何老師仍辛勤授課不言休,尤其對當今青年演員寄予厚望。近年並任教於查篤撐兒童粵劇協會,對莘莘學子愛護有加。偶而徇眾要求作示範演出,期盼粵劇傳統得以薪火延傳。直至今年,他的課期和演期都排得滿滿,終其一生,對粵劇舞台不離不棄。
何老師對香港粵劇貢獻良多,深受後輩景仰,未料遽然離世,令人惋惜哀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