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城」原是僧道法事的儀式,約於清道光年間被搬上舞台,發展成中國為數極少的宗教劇種之一,故名「打城戲」。打城戲傳統劇目多以神話宗教為主,保留多種傳統的開台儀式及「吃火吐火」、「吃紙拉腸」、「耍鐃鈸」等精彩的表演特技。現時打城戲演出已瀕臨滅絕,打城戲唯一國家級傳承人吳天乙重組碩果僅存的福建泉州市吳天乙打城戲傳承中心,並親自率領首度來港,特地為戲曲節精選傳統目連折子戲作三晚連本演出。
演出:福建泉州市吳天乙打城戲傳承中心
6月23日至25日 晚上7時30分 香港大會堂劇院
有中國戲曲活化石之稱的「目連戲」,源自《目連救母》的故事,演出常配合盂蘭節、中元節活動;佛事、道場,用以超度亡魂,驅邪鎮鬼,又作感恩酬神。目連戲唱白古樸,表演穿插特技武術等豐富元素,地方色彩濃厚。
「打城」原是僧道法事的儀式,約於清道光年間被搬上舞台,發展成中國為數極少的宗教劇種之一,故名「打城戲」。打城戲傳統劇目多以神話宗教為主,保留多種傳統的開台儀式及「吃火吐火」、「吃紙拉腸」、「耍鐃鈸」等精彩的表演特技。現時打城戲演出已瀕臨滅絕,打城戲唯一國家級傳承人吳天乙重組碩果僅存的福建泉州市吳天乙打城戲傳承中心,並親自率領首度來港,特地為戲曲節精選傳統目連折子戲作三晚連本演出。
演出:福建泉州市吳天乙打城戲傳承中心
6月23日至25日 晚上7時30分 香港大會堂劇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