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品味專欄

週四, 05 二月 2015 18:03

瓊霞沉痛悼念恩師紅線女

粵劇大師紅線女逝世一週年,弟子瓊霞舉辦專場悼念,並撰長文,追憶當日拜師入門、以及初擔劇團團長之時,紅老師的長期關顧和教導,道出「恩親情不敢忘  全心盡力報期許」的心意。
週一, 19 一月 2015 20:42

傳統〈西蓬擊掌〉重現舞台

描寫薛平貴與王寶釧情愛故事的《紅鬃烈馬》,是一齣梆子戲。粵劇是進入梆黃合流的亂彈班,再行現代革命性變革。保留了全梆子演出,它是粵劇傳統戲中比較更古老的一個戲。
眾所周知:紅線女與馬師曾有二子一女,按順序為:馬淑明(紅虹)、馬鼎昌、馬鼎盛。另外馬師曾與前妻還生有一女馬淑逑。  
週二, 06 一月 2015 13:35

現代青年的任白情結

 很多人對粵劇之迷戀皆由〈香夭〉開始,桃花源包括吳國亮、黎宇文及多位同門師兄弟一眾現代青年,懷抱著心底的任白情結投身粵劇。任劍輝、白雪仙加上唐滌生,當代粵劇最完美的組合,由〈夢遊仙蹤鳴留別〉、〈一任魂夢飄渺過〉到〈生死相許蝴蝶夢〉,可說圓滿了對三位粵劇大師的崇高敬仰和孺慕之情,接著下來的,應是任白藝術的承傳和發展之路了。 
週二, 23 十二月 2014 13:44

莎翁《馴悍記》的粵劇版

莎士比亞的《馴悍記》寫於十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以幽默喜劇手法,借若虛若實的故事內容,探討男女權力和地位的矛盾問題,原著結局是女性屈服於男權主義。此劇公演大受歡迎,同時也引起西方社會對兩性關係的爭議。
週二, 23 十二月 2014 13:18

談《血濺未央宮》

方文正先生近年頗多佳作,《血濺未央宮》是很多粤曲演唱者喜愛的一曲。這一曲用折子戲在舞台上搬演也很適宜。原唱的張滙先生及張琴思女士的演繹也很出色。
沈秉和以「一杯茶」比喻芳腔,以「一杯酒」比喻紅腔,他蒐集大量芳艷芬和紅線女的音像作品,列舉兩人不同的發聲和韻味,佐證芳腔之冷澀幽咽,紅腔之激揚波疊。
週五, 12 十二月 2014 16:45

可愛的紅線女

粵劇大師紅線女逝世一週年之際,陳超平老師發表一系列文章共十二題,以率直坦誠的筆鋒,揭露其少為人知的個別事件的真相,立論不褒不貶,不偏不倚,盡其所知,暢其所言,讓讀者對她的生平有更深層次的認識。本刊將分期連載。
電影研究者張泠就曾撰文分析了一九六零年及一九八六年的《遊園驚夢》戲曲電影,張泠認為一九六零年的《遊園驚夢》運用了當時中國強調的藝術概念「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將西方的電影技術與中國傳統的戲曲藝術互相融合了,成為中西合璧的戲曲電影,但仍然能保存崑曲的特色:
週四, 27 十一月 2014 21:45

南音「客途秋恨」的兩絕與三說

說起南音,自然會想起「客途秋恨」,說起「客途秋恨」,自然想起「獨領風騷」的兩位已故的「天王」——「小生王」白駒榮和「慈善伶王」新馬師曾。在「客途秋恨」而言,可以說是「絕唱」,故筆者以「兩絕」稱之。
第 16 頁,共 18 頁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5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