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 Size

Cpanel

搜尋內容

品味專欄

九七年楊智深改編《張羽煮海》,由一眾文化界與戲曲界人士合力製作,龍貫天主演。該劇開山後甚少重演。月前映輝劇團演出舊版本《張羽煮海》,原封不動搬演粵劇的老土情節,不過此次由新秀演員主演,不能期望過高,除劇中幾場綢舞有點亂,整體而言尚算規矩。
韓信絕對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歷史人物,我有幸在《成敗蕭何》一劇中飾演韓信,這位在戰場上叱吒風雲、曾受「胯下之辱」的一代統帥深深吸引著我……
 6月10日晚,太原市工人文化宮內座無虛席,掌聲不斷,劇場走廊與牆角還站滿了人群,晉韻繞耳,由太原市文化藝術學校推出的晉劇現代戲《守護夕陽》進行首演。笑聲、掌聲、討論聲、感歎聲伴隨至整台戲劇的演出結束。   
 戲曲是我國在歷史長河中積累而成的傳統文化藝術代表,是屹立於戲劇世界之林的藝術體系。數百年來,戲曲在人民大眾中扎根,已形成了年積代累且不斷發展的行業模式與生態。山西為中國戲曲的搖籃之一,山西戲曲藝術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在中國戲曲舞台上具有重要地位。
週四, 21 八月 2014 19:34

早期粵戲行組織的演變

Written by
佛山的「瓊花會館」被公認為粵戲行的第一個行會組織,可惜自從李文茂率領的紅巾軍起義失敗後,滿清政府禁演粵劇,同時推毀了「瓊花會館」。流散各地的粵劇藝人幾經努力,終於使粵劇在清同治年間得到解禁,隨即便大展拳腳,在廣東藝壇上漸放光芒。清末,廣東商業繁榮,行會組織林立。為維護戲行人的利益,在各行業中贏得尊重,戲行人紛紛成立自己的行會組織。
昆劇《十五貫》改編自清代劇作家朱素臣的傳奇劇本《雙熊夢》,去蕪存菁,1956年在北京首演時,大獲好評,令當時漸備受冷落的昆劇重得重視,更有「一齣戲救活了一個劇種」之譽。葉紹德改編的《十五貫》,頗忠於昆劇版本,這可體現在他對昆版主題的重現。    
週四, 14 八月 2014 23:03

與革命結緣的劇作家

Written by

戲劇藝術的創作總離不開社會背景。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爆發前後,戲曲藝術呈現出濃厚的反帝反封建王朝色彩,全國各大劇種都幾乎經歷過一番創作改良。在廣東文化上發生了譚嗣同、梁啟超等宣導的「詩界革命」、「小說界革命」,也對戲曲產生影響,粵劇作家亦改編了不少富有宣傳革命色彩的戲劇。

 今屆香港藝術節,粵劇以「文武新一代」為題,安排年青演員演李少芸編撰的《武松》,大概想以「舊」襯「新」吧!一劇看過,戲沒有因舊而失色,演員也沒有因新而令人失望。
週四, 14 八月 2014 07:05

粵劇南派武功

Written by

在武術界經常有「南拳北腿」的說法。其意為「南拳技術精,北派腿功勁」。戲曲武打也有南北之分。「北派」以京劇為代表,「南派」以粵劇為代表。粵劇南派武打藝術又稱為南派武功,它以少林武技為基礎,工於「橋」、「馬」、「翻」、「騰」等技巧。在表演過程中,以拳法精湛,翻騰敏捷,威武傳神,具有南方武技特色,而深受廣大粵劇戲迷的喜愛。

週四, 14 八月 2014 07:00

《櫃中緣》的內涵與主線

許多劇種的《櫃中緣》都以折子形式上演,由岳雷逃難始,至劉母許配女兒劉玉蓮予岳雷終。粵劇另闢奚徑,外添了許多情節,以六場大戲形成演出。長短並非衡量一齣戲好壞的標準,但長短不同,表達的內涵與主線卻受影響。 
第 17 頁,共 18 頁

版權聲明

Copyright © 2025 戲曲品味 operapreview.com 版權所有 不得轉載